X

【三抓三促进行时】 助推产教融合 心系学生成长 ——外语学院联合校团委走访甘肃简牍博物馆探索新合作模式

发布者: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24-03-20浏览次数:92

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不断发展,通过参观博物馆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外宾数量日趋增多,面对日益增多的外国观众群,博物馆的讲解员队伍亟需扩充。志愿者是博物馆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志愿者作为载体,在大众与博物馆之间建立起沟通的桥梁,更好地促进博物馆走向社会,服务社会。我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坚持以人为本和教育创新的办学理念,坚持质量第一、突出特色和服务社会的原则,广泛吸收外语教学新理念、新理论、新经验,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素养的综合培养与协调发展。2024年3月15日我院党总支书记、行政院长张钰联合学校团委书记段勇前往甘肃简牍博物馆就大学生志愿服务岗及“翻译实践联合培养实习基地”的建设展开交流探索。

徐馆长介绍到:作为最早家书、公文书写的载体,简牍为我们研究秦汉丝路沿线边塞戍卒的生活状况和情感世界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简牍文书是丝绸之路上东西交往的实时记录,对于研究两汉时期西北边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特别是邮驿交通、民族社会、中原与西域各国的关系,以及丝绸之路上的中西文化交流至为重要,也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历史依据。

 在未来,为了能够让简牍文化获得更大的影响力,焕发时代光彩,需要更多能够致力于文物展览等方面的外语类人才,英语讲解员将会充当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志愿者方面去考虑,他们付出的主要在于‘时间’和‘精力’,而回报主要来自于‘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和‘社会对本人能力的认可’。从博物馆方面来考虑,博物馆的付出主要在于‘管理’和‘培训’,而回报则来自于‘直接的社会效益’和‘间接的经济效益’以及‘先进文化在更广泛层面上的普及与推广’。

此次交流,希望在大力推动冷门“绝学”大众化、通俗化,助力简牍文化“活”起来、走出去的同时,加入博物馆志愿者,让博物馆的展品和希望了解展品文化信息的人们靠的更近,缩短了博物馆和观众的距离,使博物馆的社会教育职能更外在化、更丰富、更有层次;通过文博系统深入合作,通力协作,提高学生自身的英语水平和文博专业知识,为中国古代文明的索寻之旅和新时代的文化重建贡献更大力量。


 (撰稿/张钰 摄影/王佳宁 审核/张钰)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