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桥学院第二届 “挑战杯”
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推动我院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深入发展,培养学生科技创新意识,锻炼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浓厚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氛围,并为我校参加第十届“挑战杯”全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做好准备,特制定如下竞赛实施方案:
一、竞赛宗旨
崇尚科学 追求真知 勤奋学习 锐意创新 迎接挑战
二、竞赛目的
引导和激励我院学生实事求是、刻苦钻研、勇于创新、提高素质,促进我校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发现和培养一批在学术科技上有作为、有潜力的优秀人才,同时挖掘、选拔出优秀作品参加全省及全国课外科技学术作品竞赛。
三、参赛对象
我院
四、参赛作品类别及形式
1.以学生为主完成的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
2.科技发明制作类作品,此类作品分A、B两类:A类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B类指投入较少,且为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
3.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论文,限定在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八个学科内,每篇论文在6000字以内,每份调查报告在10000字以内。
五、参赛方式
1、凡在
2、作品申报。申报个人作品的,申报者必须承担申报作品 60% 以上的研究工作,作品鉴定证书、专利证书及发表的有关作品上的署名均应为第一作者,合作者必须是学生;凡作者超过三人的项目或作者不超过三人,但无法区分第一作者的项目,均须申报集体作品。集体作品除填写集体作品名称外,还要注明一位学历最高的作者为集体项目的代表,集体作者必须均为学生。
3、作品申报以系为单位进行,各系按有关要求组织初赛,接收、审核本系的各类参赛作品,并组织系评审小组对作品进行评审、选拔,至少推荐10件优秀作品参加院级复赛,推荐的优秀作品必须经过具有本专业执教经验的老师填写评审意见。作品质量较高、数量较多的系可多报作品。各系需在
4、参赛者要做好作品前期的资料准备、项目选择及进行适当调研。复赛阶段入围决赛的作品均要求于
5、每项作品须确定指导教师1名,注意区分指导老师和技术持有人的身份。指导老师需了解课外学术竞赛的有关规则,熟悉课外学术作品的各项内容,具有全面指导课外学术作品创作的能力,而技术持有人一般作为团队的一员,技术入股。若技术持有人具有指导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的条件,亦可兼任指导教师。
六、评审方法
1、资格审核
各系负责对初赛申报作品及作者进行资格和形式审查,并对申报作品进行分类。
2、初评与申报
初赛期间,各系需成立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评审小组,组织系级书面评审,系内公开答辩,认真评审本单位的参赛作品,选拔优秀作品参加院级复赛。
3、预审
对复赛申报作品及作者进行资格和形式审查,并对申报作品进行分类、录入、归档、建库,评审委员会分成若干学科专业评审组。
4、复赛评审
学院评审委员会负责复赛评审工作,讨论确定终审决赛入围作品建议名单。入围决赛项目经过指导、整理、充实、完善,参加终审决赛。
5、终审决赛
学院评审委员会对决赛作品进行书面评审、观看实物演示及全院公开答辩,确定决赛建议奖励名单,由组织单位最终确定决赛奖励名单及代表我院参加全省竞赛作品名单。
七、组织实施计划
1、宣传动员、报名阶段(
2、竞赛阶段(2014年10月—12月)
(1)
(2)
(3)
(4)
八、奖励办法
1、本次竞赛设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若干名,优秀组织单位奖2个。
2、根据终审决赛的结果,将选出部分优秀获奖作品代表我院参加全省及全国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3、对于参加甘肃省及全国 “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奖的作品、作者按照学院有关规定予以表彰奖励。
九、几点要求
1、各系要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各施其责,通力合作、形成合力,确保工作效果。
2、各系要明确工作要求,细化工作环节,加大人力物力支持,确保工作效果,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难题,并对作品的真实性应严格把关,谨慎推荐。
3、各系要利用各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学术氛围,突出竞赛的品牌效应。活动过程中,要注意活动资料的收集、整理,以备总结、归档。系级初赛总结(电子版和纸质版各一份,须附上初赛答辩照片)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