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团员讲团课第二期

发布者:团委审核员发布时间:2023-06-02浏览次数:41

敦煌的女儿

我心归处是敦煌

舍半生,给茫茫大漠。从未名湖到莫高窟,守住前辈的火,开辟明天的路。半个世纪的风沙,不是谁都经得起吹打。一腔爱,一洞画,一场文化苦旅,从青春到白发。心归处,是敦煌。

敦煌的女儿 樊锦诗

樊锦诗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被授予“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

被评为“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

“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


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樊锦诗

她视敦煌石窟的安危如生命,扎根大漠,潜心石窟考古研究和创新管理,完成了敦煌莫高窟的分期断代、构建“数字敦煌”等重要文物研究和保护工程。她还推动立法和制定莫高窟总体保护规划,按百年大计千年大计来规范敦煌保护。20199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樊锦诗“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


樊锦诗“此生命定,我是一个敦煌守护人”

毕业后的樊锦诗被分配到莫高窟工作。在最初的若干年里,樊锦诗面对着一系列的困难艰苦恶劣的工作环境、父亲的突然离世、与爱人多年的两地分居……在敦煌的50多年中,樊锦诗走遍了大大小小的洞窟,看遍了每一幅壁画、每一尊彩塑。渐渐的樊锦诗已经和敦煌融为一体,习惯了那里的安静与淳朴,习惯了那里的深邃与自然,她的深情早已扎根在这片大漠。


坚守大漠,甘于奉献

她曾回忆道:初见敦煌,惊艳无比。也许是长河落日圆,大漠孤烟直的那份广袤是她以前未曾领略的美。但是摆在眼前的现实问题是:没有自来水,没有厕所,洞外的黄沙……这里的一切都使她惊呆,她也曾在心里打过退堂鼓,但是却始终放不下心中的那份热爱。此后的50余年,樊锦诗再也舍不得与敦煌说再见,她整日穿梭在石窟里,与古圣先贤隔空“对话”。


勇于担当 开拓进取

在敦煌研究院,伫立着一座名为“青春”的雪白雕塑,短发少女身背草帽与工具昂首阔步。雕塑是以初到敦煌的樊锦诗为蓝本创作的。墙上更是写着这样一句话:“历史是脆弱的,因为她被写在了纸上,画在了墙上;历史又是坚强的,因为总有一批人愿意守护历史的真实,希望她永不磨灭。”


从初到敦煌至今,与莫高窟朝夕相处,她内心也曾犹豫过,但“我离不开敦煌,敦煌也需要我。只有在敦煌,我的心才能安下来。顺从人生的必然以及我内心的意愿。”

在樊锦诗看来,奉献是心甘情愿、全心全意地把自己的才能和智慧毫无保留地献给敦煌。她说:“我觉得世界上有永恒,那就是一种精神。我为敦煌尽力了,不觉得寂寞,不觉得遗憾,因为它值得。”

一个人做点事情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成一件事。樊锦诗就是这样一个人,她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守护、研究、弘扬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


关闭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