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上好一堂课”是民办高校提升整体生命力的起点与根基--卢春红

发布者: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19-09-11浏览次数:84

论“上好一堂课”是民办高校

提升整体生命力的起点与根基

卢春红

 要:随着近几年来各个高校对追求个性发展需求的不断攀升,在多个方面寻求标新立异已经渐渐成为各高校追求的主要着眼点。虽然在21世纪的今天,与时俱进的思想不可松懈,但是对于以教书育人为最根本宗旨的高校而言,与其大跨步地追求理论上的新颖,不如踏踏实实地上好每一堂课。当民办高校不断在各个方面苦于寻求发展出路的时候,“上好每一堂课”恰恰就是其提升整体生命力的起点与根基。

关键词:上好一堂课;民办高校;生命力近年来,对民办高校未来发展出路的不断探讨,已经成为整个国家与社会关注的热点。在相对稳定的教育体制下,民办高校该如何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已经成为各个高校都在独立思考的问题。然而当我们将过多的精力放在对形式上的追求的时候,却往往容易忽略掉真正作为高等院校最应该把握的“上好每一堂课”。而且随着网络等各种媒体的不断晾晒,焦点也不断指向大学课堂,我们了解到大学的课堂现状确实有些不尽如人意。

一、目前高校课堂普遍存在的现状

自智能手机普及使用之后,加之网络的发达,现在的大学课堂,精神层面的逃课现象可以说时刻都在发生着。对于一个课堂应有授课者与听课者两个主体,而现在普遍存在的现状就是一个课堂之上,基本只剩下授课者,而那些作为听课的主体者们,早已经心猿意马,纷纷徜徉在网络这个更加丰富生动的“休闲世界”里。也恰恰因为这样的普遍现象,使得各个媒体上纷纷出现雷同的新闻:许多高校为了杜绝学生上课玩手机的现象,纷纷想出多种招数,比如课前收手机,关闭校园网络等,然而这种强制性的做法,效果究竟如何呢?手机可以被剥夺,但是学生天马行空的思维,学校如何能左右得了呢?手机不拿了,可是依然无法进入听课状态。出勤率并不能代表学习效率,部分学生因为对课堂内容不感兴趣,即使坐在教室里也是“人在曹营心在汉”,有时甚至于会睡觉、聊天、看杂书等。所以大学生中流传的很多关于逃课、上课画面滑稽的讽刺打油诗,都是高校课堂现存不可回避的事实。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某些课堂,学生沉浸在教师营造的知识海洋中,笑声不时被教师的风趣幽默而引发,掌声不时为老师的精彩讲解而响起。为了在上课时能坐在前排,很多人不得不提前去占座。学生纷纷反映自己从课堂上学到很多东西。这难道不是差别吗?这难道不是我们高校都应该反思的问题吗?学生未来的发展,难道不恰恰就是由这很多个“一堂课”培养起来的吗?高校要寻求发展,难道不该首先思考做好最基本的事情吗?那么是什么导致诸多学生在课堂上形成如此鲜明的对比呢?

二、导致上课效果不理想的几种原因分析

首先,学生主观上学习目的不明确。现在很多学生进入大学后,没有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处在随波逐流的放任状态。对自己的专业认识得不够充分,总觉得那些书本知识都没用,因而不愿意听课。

其次,教学内容单一,没有新意,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自然会轻视课堂。现在我们高校仍然采取最传统的也是最普遍的教学方式,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这种方式里,教师是主角,而学生基本上是被动的受众群体。所以如果教师讲课的内容不足够吸引人,那么就无法阻止学生们飞扬的思绪,学生自然会走神。

第三,教师主观上备课不够充分,态度不够认真。其实学生对教师的讲课是很敏感的,非常负责任的教师,备课充分,讲解连贯,容易得到学生的尊重,反之则不然。

第四,客观上部分教师或外务繁忙,或主搞科研,精力不够充沛,即使主观上想好好备课,恐怕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这就直接导致教师对课堂教学内容掌握得还不够熟练,内容的安排更谈不上合理,讲课效果自然不理想。 ②

第五,教学能力上,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不够深入,安排方式也不够恰当,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作为教师体会最深的就是,想上好一堂课,不花费些心思和精力,是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的。特别是当学生来到了课堂,必然按照教师的安排来进行思维活动,然而,当课堂内容不足以吸引其注意力的时候,自然就会做一些违背安心听讲的事情,从而引发了开篇提到的一系列大学课堂上本不该出现的现象。

三、受欢迎的课堂教学特征

第一,学生们上课的热情和积极性很高,认为上课是一件快乐的事。

第二,课堂上学生们精神头十足,紧随教师的讲课思路,乐于积极配合。

第三,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讲解连贯自然,思路清晰,教学内容丰富。

第四,往往学生们都崇拜和尊重这位教师,在学生眼中,这位教师大多是知识渊博、幽默风趣、和蔼可亲的。

现在将两类课堂作以对比,不难发现:学生们在课堂上关注的是什么? — —教师传授的知识,讲解的内容;学生们为什么厌倦上课? — —课堂的知识不够吸引他们;学生们为什么喜欢上课? — —因为教师讲解的知识让他们产生了兴趣;为什么有的教师会得到学生的尊敬和崇拜? — —因为他们觉得教师的知识渊博,比他们知道得多,他们从教师的身上有了收获。而据网络上的一项调查显示,什么样的老师最受欢迎,大部分的答案都是:博学+幽默=好老师=精彩课堂。

经过这样的分析,不难得出结论:教师要想成功地把握课堂,就必须让学生真正有收获,告诉他们未知的事情,引起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对教师的尊重,“亲其师,信其道。”这一教学效果的实现,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有充分的了解和掌握,这样才能让学生觉得教师是博学的,同时又要合理选择,恰当安排课堂,达到教师的博学都将成为学生的财富的目的。

四、如何科学把握和选择教学内容,完美上好一堂课

1.教师必须将教学内容烂熟于心,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

有一句老话“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演员如此,教师也是如此,可以说,对于教师而言,讲课并不辛苦,相反还是一种快乐,因为课堂正是教师将自己的劳动转换为果实的收获之时,可是收获的多少,就完全取决于课堂背后的付出。45分钟的课程,看似很短,若要求其完美,要不断的补充和完善。在课堂上,教师既要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还要求学生必须愿意接受这些知识,这就对教师提出了一个要求,即最大限度地了解这门知识,然后传授给别人,而同时为了让一个完全不了解这一领域的人接受这些知识,教师还必须要对这些知识进行整合,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教学目的明确,符合大纲要求

既然已经了解了教学内容对于上课效果的影响,那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必须慎重,切不可天马行空。首先必须以实现教学目标为目的。教学内容本身就是为实现教学目标,依据课程和教材,结合学生实际、教学实际传授给学生的各种知识。因此对于教学内容的选择,离不开教材和课程的约束。教学内容虽然形式上是灵活的,围绕着教学大纲的要求可适当调整,以让学生接受,但是不能没有尺度地完全脱离教材和大纲要求,否则便失去了本学科教学的目的。而且在上课前,应该明确向学生说明本节课将要实现怎样的教学目标,这样大家的学习目的会非常明确。

3.教学内容的选择尽量遵循规律,由易到难

开篇让学生明确了解教学目标之后,接下来会按照教师的思路思考问题,而人的思维规律大概是一样的,对于陌生事物都有一个由生疏到熟悉的过程。因此在教学内容上自然也应该先交代大家熟悉的知识,再慢慢渗透陌生理论。如果不按规律进行,很可能出现学生跟不上老师的情况,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那么本节课的教学就是一个失败的教学,学生没有任何收获。因为理科知识的逻辑性很强,所以这个规律在理科知识的教学环节中体现得最为明显。

4.教学内容的选择尽量向趣味性靠拢

幽默是一种智慧,这是教师的一种素质,同时也跟教师的性格直接相关。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个幽默的教师是非常受学生欢迎的,学生喜欢这样的教师,因为可以在欢乐中度过学习时光。可是并不是每个教师都具备这种幽默的能力,那么对于那种不善于幽默的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就非常有必要动脑筋花心思了。北京新东方外语学校是全国希望学好英语的学子们的理想学习之地,其中有一位罗老师,他在教学水平上可能并不一定超过新东方其他的教师,然而他却是新东方最闻名的教师之一,他的“老罗语录”在网络上非常走俏,几乎各大高校学生们都会主动问津。为什么会这样,其实原因很简单,他在教学内容中添加了大量的趣味性元素,使用引申和拓展,以使学生在高强度的学习中,适当放松,既赢得了学生们的喜爱,同时也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果。为此,将教学内容与趣味性结合起来,一定会是一个快乐的课堂。

5.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尽量符合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指个体以特定的事物、活动及人为对象,所产生的积极的和带有倾向性、选择性的态度和情绪。每个人都会对他感兴趣的事物给予优先注意和积极地探索,并表现出心驰神往。爱因斯坦有句名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针对教材上的内容,经过教师的选择和重新整合后便化为了教学内容。这种选择和整合就是一个加工的过程,如果教师能在这一过程中加入让学生感兴趣的元素即为成功的选择。比如于丹讲《论语》,《论语》中包含了诸多的政治道理、人生道理,涵盖的范围实在是太广了,那么于丹做了怎样的选择?她大概选出了10个和听众生活最贴近的话题入手,结果在百家讲坛上大受欢迎。大学的课堂不必拘泥于初高中的那种框框,道理也是一样。

五、民办高校先把每一堂课上好,未来的出路自然明了

大学教育是一种职业教育,学生们正是要通过大学的专业教育走入工作岗位。特别是以民办高校为代表,往往比其他本科类院校更注重追求培养学生的技能。因此,如果能将教学中的每一类知识都和学生们的专业技能,特别是工作以后可能碰到的小细节联系起来,学生必然觉得学习起来方向明确,和自己的利益直接相关,课堂教学效果自然理想。课堂教学的效果好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基础知识扎实,未来走上工作岗位的那一天,又何愁没有发展空间呢?因此“上好一堂课”看似微不足道,却关乎民办高校未来发展的长远出路,这才真正是民办高校提升整体生命力的起点与根基。 

引文注释

①黄蓉生.关于高等教育质量基本问题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2(04).

②肖菲.正确处理高校教学与科研关系的几点思考[J].中国轻工教育,2009(01).

③马伟.让课堂绽放光芒[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0(06).

④刘劲松.在新的教育形势下如何上好一堂课[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09).

 


Baidu
sogou